你懂资本吗?

  • 发布于2020-01-10
  • 阅读1326
  • 评论0
阅读1326
《资本论》的价值不用多说,值得一读,但想要读懂它,还是要掌握方法,读到其精髓时,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感受,仿佛瞬间理解了大家都不懂的高数题的感觉,激动万分,心潮澎湃。


本周末是20年学子考研考试时间,距离去年考研已经过去整整一年。要说最近几年给我烙下深刻记忆的一件事就是考研,我仍然对走入考场那一天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

今年考研人数达到341万人,比去年上升了51万人。看这趋势,考研大军年年升高,也许未来每个大学生都会参加考研。

这其中的辛苦和挣扎也许只有参加过考研的人才会明白,早出晚归,凛冬背书,每天如此。

祝愿每位考生都能不负过去一年的努力,达成所愿。

 


1

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这是2012年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受母校之邀回北大做了一个演讲,演讲中她说了一段话,让我有些感触:“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将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们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

我最近在想,自己到底应该坚信什么,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说上一嘴的时代,作为一个心中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总是被不同意见所迷惑,一开始坚持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个社会一直给我灌输的就是这种主流的思想,突然有一天看到很多不同的想法,使我动摇了自己以往坚持的想法,我在想他们说的是这个社会主流吗?

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相信什么,怎样做才好。

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后曾有一段内心剖析大意是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所有的预想都正确,才能为自己总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层”找到合理开脱,从而也证明了自己机智过人,总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

好像真是这样,在蒋方舟和@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的事件的评论下面,我看到的很多人对于官僚主义和特权的怀疑,都在对蒋方舟当年降分进入清华而嗤之以鼻。我很纳闷,为什么很多人要因为特长优先录取而不满,这本身就是国家教育政策,更何况这项政策不是在[分数为主]的当代中国教育上做的一些进步吗?前几天,北大牟瀚林事件,网友对于特权官僚的关注也是多于受害女孩,好像每出一件事,大家对于事件背后的权利指向关注多于事件影响本身。这也许是社会发展所驱,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坚信这个社会主体是好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不好的因素存在。就像马克思说的,人类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好的占主要部分,坏的则促进事物向前不断发展,最终战胜的一方则会决定事物的更好发展或者是灭亡。

而作为社会发展中的普通个体,我们如果将什么失败都归咎到社会、国家、政策上,总以为所有的成功都是投机取巧而得到的,而忽视了自身的发展,毕竟没有完美的国家和社会。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之中,按照最好的发展规则,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政策环境,不断发展优化自身,找准自己的定位,有自己信仰,而不是做“祥林嫂”。

 

2

马克思·《资本论》

 


本周给大家推荐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如果有时间,我会想要认真读一下马克思的一系列著作。

为什么我要推荐马克思的著作呢?是因为我在思考【为什么网友总是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官僚特权上?】、【蒋方舟事件中有人说是这个社会中一部分人对于学习文科人的不屑?】这两个问题中突然想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释,好像可以说服自己。突然发现大学学的那么一点马原皮毛好像能够帮助我找到解决自己对于世界和这个社会中的一个方向。所以我想要去读读《资本论》。

记得当时因为考研不得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的过程中觉得哲学真的好难懂,绕来绕去的。那时,听徐涛老师讲马原理,他说【他是真的相信马克思主义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现在,我终于明白,旺仔女孩们的涛涛没有骗人。

马克思,我想应该没有人不知道他,特别是中国人,因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结合毛泽东思想一起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现在更是中国发展的引领思想之一。不仅在中国,马克思在全球都有着空前的影响力。在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经过反复评选最后选定,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而马克思也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德国人。他的思想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资本的规律。他的《资本论》无疑是近代世界重要的著作之一。三卷本《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和历史的深入思考。《资本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因为我也没有读过《资本论》,但是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大学的马原课上也都学习过,如果对《资本论》感兴趣的可以先看看复旦的陈其人老师的论文集《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与拾遗卷》,这是中国现在研究资本论的凤毛麟角的靠谱学者之一。在这里我找到一些人对于读《资本论》的方法,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

 

3

如何读资本论

 

作者:wwbld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卷才是资本论的精华。

 

第一卷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具体说明。但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因为斯密与李嘉图使用的劳动价值论掺杂了非劳动价值论的私货(斯密因为忽视了原材料而陷入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的教条,李嘉图则是混淆了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而马克思则是贯彻了劳动价值论。第一卷干的就是这个事。至于讲价值形式的第一章,的确非常重要,但重点在于,对于价值形式章的理解在研究马克思的学界中争议非常非常非常大,而且主要是科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兴趣。对于一般读者而言,第一卷了解了劳动价值论就足够了。

第二卷是对扩大再生产的说明。除开劳动价值论之外,这才是整个资本论最有意思的地方。不要看马克思提出的扩大再生产公式好像比较简单,从魁奈开始的经济学家就没一个搞明白的。我当时写论文的时候,仔细的从马克思讲的“简单再生产”到“扩大再生产”推导了一下,发现这个问题极有意思,而且一点都不简单。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公式区别于前人的地方在于他真的是彻底的贯彻了劳动价值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仔细阅读第二卷关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部分,然后试着自己推导一遍。一定不会辜负你买书的价钱,真的是可以学到东西的。

第三卷是对剩余价值和利润的转化关系的说明。这一卷对于整个资本论的篇章结构来说很重要,没有这一卷,劳动价值论就落不到实处。但是呢,在具体的说明上,其实也就是依靠了一些转换公式。而且第三卷如果真要对现实发生作用,还是需要做另外的说明,只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时间做这个事了。所以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一卷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前两卷之后。

 



作者:一点趣味

来源:百家号

一、化繁为简

马克思的《资本论》由德文翻译而来,语言以及思维方式与中国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刚开始读会十分吃力,所以不必在第一次阅读时就尝试去读懂它,而是要先找到读它的方式,便是将原著中的众多内容先化繁为简。

举个例子《资本论》第一卷共有七篇二十五章,第一章讲的就是高中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商品。连马克思自己都说了,万事开头难,故第一章就是最难理解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十分抽象显得晦涩难懂,但是你将它简化后,通过例子来记忆便简单很多了,比如什么叫“以货币的形式为商品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将其简化,就是“货币帮商品实现了它的价值”,也就是“商品通过货币体现了它的价值”。

二、刨根问底

《资本论》是马克思呕心沥血的巅峰之作,共四卷耗时长达18年,又岂是读个一遍两遍就能读到其精髓的呢?所以想读懂《资本论》,就做好反复阅读的准备。




前面说了第一次看《资本论》要化繁为简,那么再次阅读时便要刨根问底了,还是以《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为例,“以货币的形式为商品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可以理解为“商品通过货币体现了它的价值”,也可以继续延伸为“商品的价值是看不见的,必须通过货币体现”,继而可以得出“价值需要使用价值变现出来”。到此这才算是读懂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后续也是如法炮制。

作者:知之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要读《资本论》就直接读它,读其它名家的解读,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谓名家的立场不可避免地会维护资本主义——只会让你读到表面形式而不能读到本质。

读《资本论》可以注意如下几个点:

1. 《资本论》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并研究分解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在读《资本论》的时候,可以在大脑中,或者在纸上将分解的部分记下来。如,商品分解为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又分解为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与剩余劳动时间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 《资本论》的分解(分析)与联系(综合)比起资本主义的经济学来讲,要更加合乎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础的观点就是:钱有时间价值。即,钱放在银行1年,就会多出钱来。《资本论》真正将钱生出钱的问题揭示出来。资本主义经济学会回避这些问题。所以,在读《资本论》的时候,可以将所在的现实结合起来理解。比如,资本主义存在的条件是,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看看现实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的。

《资本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而写出来的巨著

辩证是讲:把一个整体分解,然后联系、发展地了解分解的每个部分,得到整体的统一。用课本的话来讲就是:对立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唯物是讲:所进行的分解,不是自己头脑里面臆想的产物。如,钱可以生钱,就是臆想的产物。分解与综合是合乎现实的。

《资本论》的价值不用多说,值得一读,但想要读懂它,还是要掌握方法,读到其精髓时,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感受,仿佛瞬间理解了大家都不懂的高数题的感觉,激动万分,心潮澎湃。

 

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