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激励与认可计划(二):为什么涨工资是最差劲的激励方式?

  • 发布于2019-12-17
  • 阅读1326
  • 评论0
阅读1326
激励也需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很简单,涨工资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以前我们谈人才的激励,会想到的就是薪酬和福利,但现在这个时代,涨薪难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这时就要把人力资源各个板块充分、系统地应用起来,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薪酬和绩效三个部分。

 

一、激发组织活力,企业需要用机制、授权和文化来实现。

 

(一)搭建基础机制,释放员工活力

这里的机制包括人才激励体系、职业生涯通道、任职资格体系、晋升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这是释放员工活力机制的保障,但很多企业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了从制度和流程上就没有了保障。

 

(二)授权

大家都说海底捞学不会,为什么学不会?

海底捞的服务员有很多基础的决策权,但一般企业的基层员工是没有决策权的。权力给到位,活力就会被激发。

一般来说,权利分为四种:

决策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知情权。

其中知情权是最基础的,再给员工一些参与权和建议权,员工的活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开中高层会议时,摆一排椅子让优秀员工列席,这就是最简单的参与权。

 

(三)打造尊重和认可人才的文化

这个比任何基础保证、基础机制和流程保证都重要。

如果有了授权,但是企业没有尊重和认可人才的文化,没有给员工抒发情绪或观点的平台,更没有试错的机制。久而久之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员工一旦习惯了公司的职场政治,就没有什么动力了。

 

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点:

1、企业要搭建基础激励机制,让核心员工冒出来;

2、企业要给员工一些授权,做授权机制;

3、企业要创造一个尊敬和认可人才的文化。

 

二、有效的激励体系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同时一定要有静等花开的心态。

 

(一)现在的激励方式颗粒度比较细

传统企业,由于年龄层次分布不同,会分为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目前的企业,每四、五年就会有一个代差。22-26岁的员工,要求的东西不一样;26-30岁的员工,要求又不一样。我们专门做了“95后主动离职率”的调研,发现“薪酬福利”只排在第三位,第一位是“跟直接上级主管性格不合拍”。

 

(二)企业的工作氛围能不能让员工开心

大家会发现95后的要求跟80后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们不会刻意做标签,但员工对于企业的要求真的是有差异的。所以要做激励,不能光分为管理序列和一般序列,还要分为其他不同的序列,比如:研发序列、不同年龄段管理序列等。

 

举个例子,管理序列要求责、权、利匹配,岗位职责包括利益和权利,责、权、利匹配,现在很多企业都很难做到,管理人员没有权利,包括财务权、人力资源管理权都没有,工作起来资源是不够的。还有,管理人员也需要企业赋能,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

 

(三)公司提供资源时,管理人员也能得到激励,这就是管理序列

再说一下研发序列,有的时候很多企业觉得福利就要发奖金。我去过很多互联网企业,他们的奖金是这样的:项目做到一定成功的程度,会奖励给员工一个2000块钱的鼠标,甚至是市面上最大的显示器。每个序列的人才想要的东西不一样。

 

总结一下,就是八个字:上接天气,下接地气。

做福利体系和激励体系一定要接地气,要知道每个序列、每个年龄段的人才到底想要什么。

 

三、企业建立人才激励系统,组织、薪酬、绩效三者缺一不可。

 

人才激励系统分为三部分:

1、组织岗位体系,解决员工的活力问题;

2、薪酬福利体系,解决员工的动力问题;

3、绩效体系,解决员工的压力问题。

 

一个好的组织是既有活力,又有动力和压力的组织。原来我们谈人才的激励,想到的就是薪酬和福利。目前这个阶段,给员工涨10%的工资,没人会满意;涨20%,也就高兴一周。在这个时代,涨薪很难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要把人力资源各板块充分、系统地应用起来。

 

举个例子,员工入职的第一天,企业给员工讲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晋升管理办法。或者我们告诉员工,在绩效辅导周期内,每个月您的上级会为你进行一次绩效辅导。两种方式,新员工的感受度完全不一样。

 

应用绩效管理工具,改进员工绩效的提升,这也是对员工的激励。在整个过程中,重点要强调的是组织、薪酬和绩效,三者缺一不可。在很多企业中,原来都是单独做的。

 

有的企业不关注绩效,有的企业不关注组织,但组织、薪酬、绩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将这三个系统串在一起,人才激励体系才能做到位。任职资格体系、晋升体系、核心人才盘点、经验萃取和内部课程开发,都是基于这三个体系而来的。

 

所以对于人才激励,希望企业有点耐心,补一补管理课程。之前的企业,业务发展太快,管理跟不上,而未来几年,企业都要抓内功,这个内功就是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岗位体系和薪酬绩效体系,恰恰是一个必要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