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老人与海》

  • 发布于2019-12-30
  • 阅读1326
  • 评论0
阅读1326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不经受一些挫折和失败?此时是缴械投降呢?还是顽强拼搏呢?桑提亚哥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的进取和行动,是必然失败面前的不屈不挠的行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行动本身。



《老人与海》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老人与海》获得很多奖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多以语言朴实、题材直观、情感含蓄著名,其行文多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推荐理由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其中透露出质朴而又深刻的人生道理,非常值得大家阅读,能改变大家在对待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提亚哥在海上经过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终拖到海岸上的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事实上,老人是一无所获的胜利者。而且今后人们也无法相信这位身衰力竭的老人,能够战胜奔腾不息的大海。在海明威看来,人生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就像老人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但老人却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是一种面对巨大悲哀的追求,是一种面对死亡和失败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同样是顽强的、执著的。


由此我们在桑提亚哥身上看到了诗人的尊严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效应: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和人的追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

 

 故事简介

《老人与海》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文章节选

太阳落下去,夜晚来临,老人感到寒冷。他望着满天的星星,他的那盏哈瓦那鱼灯也不像从前那么亮了。那条鱼拖着老人的船在海上游了一夜。老人没想到,等待一场搏斗需要这么长时间。第二天,当太阳再一次升起,老人又冷又饿,疲惫不堪。

“我已经感到了你的力量,让我们面对面地斗一斗吧。我和你谁也没有帮手,这很公平。来吧,来吧,让我看看你是谁?我知道你是谁,用你的大尾巴来拍碎我的船,用你那坚硬的长尾来刺穿我的身体吧,我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我只有一次机会,这是生死搏斗,不是我杀死它,就是它撕碎我。来吧,冲着这儿来吧,让我们做临死前的最后决斗吧!我老了,没什么力气,我跟你磨了三天,我等了你一辈子了。老兄,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美、更沉着的鱼呢!来吧,我们都快死了,让我们看看究竟谁杀死谁?”

那条大鱼挣扎着向老人的小船冲过来。他游得那么快,那么有力,坚硬的长尾,就像一把利剑。

老人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住了,他用软绵的双手努力握紧他的鱼叉,将鱼叉举过头顶,他把鱼叉聚到了不可能再高的高度。

老人拼尽他最后的生命,将鱼叉扎入了大鱼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鳍在空中高过了老人的胸膛,老人扎中了大鱼的心脏。大鱼生机勃勃地做了一次最后挣扎,它跳出水面,跃向空中,把它的长、它的宽、它的威力和它全部的美都展现出来。尔后,轰隆一声落入水中。

老人他赢了,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那条大鱼,那条他一生都没有见过的美丽的大鱼。

那条鱼比老人的小船长出许多,老人强撑着快要瘫痪的身体,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小船拴在大鱼的身上。他不知道,应该让鱼带着他走,还是他带着鱼走。

这时候,一群无所畏惧的鲨鱼正嗅着血迹,朝这里涌来。成群结队的鲨鱼向老人的战利品——那条系在船边的大鱼,发起了猛攻。那撕咬鱼肉的声音让老人再一次战栗起来。

他重新举起鱼叉,悲壮地站在船头,他决心捍卫他的战利品,就像捍卫他的荣誉。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打不败他!……

 

读后感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不经受一些挫折和失败?此时是缴械投降呢?还是顽强拼搏呢?桑提亚哥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的进取和行动,是必然失败面前的不屈不挠的行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行动本身。所以,海明威为他所钟爱的硬汉们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海明威用象征性的寓言向我们昭示了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自我求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