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瞬间,伤逝基友的、远离父母的、自知命不久长的、杀人盈野的、仿佛战争机器的、神一样的(God-like)阿喀琉斯,和年轻时也曾是风流种马的、一度坐拥五十个儿子的、如今风烛残年的、面对杀子仇人的普里阿摩斯,两个人回荡起一丝人性的共鸣,一个想起自己的老父,一个想起自己的儿子。
读书,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要从这本书中学到些“ABCDE”,只是为了去享受读书时的乐趣。
今天小编要向各位读者推荐的是,诗集——《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荷马像
小编与《荷马史诗》
上小学时,一次偶然间在姑父家翻到这书,同现在的小学课文大小,不过比那薄的多,封面旧旧的,上面画了几个在格斗的穿着盔甲的战士,上下两册。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
孩童时的我看到的是经过多次翻译的版本,内容简洁明了如叙事小说。当然,诗歌版本应该更好。
任何经典都值得多次阅读。
「当你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你会觉得不同的,它之所以是经典,因为它与你一同成长。」诚不余欺。
我最喜欢里面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设计大胆、跳跃的故事描写。里面大部分豪杰都是杀人狂加自私自大狂,烧杀抢掠追逐荣耀。这不同于东方的神话典籍故事。
《荷马史诗》的创作背景是非常神秘的古希腊,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
小时候不了解战争,一度以为战争就是《荷马史诗》中所描写的因为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盛大婚礼时,邀请了所有的神,单把争吵女神厄里斯遗漏而引起的。
读《荷马史诗》,常常,好像我就站在帕里斯为给他哥哥报仇给了阿喀琉斯的脚踵致命的一击杀死了这位希腊最勇猛的勇士旁边,心里很为帕里斯开心,因为小时候看书总是会带有立场同情弱者。
还有,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通过“木马计”,潜入特洛伊城内时,我想像它就是一个大大的旋转木马。在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故事中那匹供唐玄宗及其宫女玩乐最后被火毁灭的木马,就是杨贵妃按照《荷马史诗》中来设计的。
经典回顾
1
奥德修斯来到地府询问归家之路,却不期遇上了自己的母亲Antikleia的亡魂,原来离家十三年,母亲已成泉下人。母子二人互述了分别之后的经历。听闻老父亲只能置身田野已破布遮体,而母亲更是因为对儿子思念成疾才身故,奥德修斯不禁悲痛欲绝,潸然泪下,伸手欲抱住母亲,此时:
So she spoke,but l,pondering it in my heart,yet wished to take the soul of my dead mother in my arms.
Three times I started toward her,and my heart was urgent to hold her.
Three times she fluttered out of my hands like a shadow or a dream,and the sorrow sharpened at the heart within me....
--Odyssey.11,204-9,Trans.Richimond.
这是奥德修斯离开家乡的第十三年。他和他的同伴熬过了特洛伊城下德杀戮,经历了食莲花者的国度,逃出了独眼巨人的山洞,战胜了女巫Circe的咒语,甚至驾船横穿大海来到死者所居之处,终于在先知Teiresias的亡灵处得到指点,即将踏上归家之路。
然而此时他想做的只是再次拥抱一下已是亡灵的母亲,安慰一下那怀着对他的念想死去的至亲的亡魂,也为自己沧桑疲惫的游子之心找些慰藉。而这一小小愿望竟然不能做到。他三次伸手探向母亲,而他母亲如同影子一般从他指尖溜走。
2
"…...现在,我忍受着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亲吻着这双杀死我众多儿子的手。”
普里阿摩斯的一番话语,引起了阿基琉斯对老父的思念。他拉住老人的手,又轻轻推开。两人同时陷入了巨大的哀痛之中。普里阿摩斯泪流满面,怀念英姿飒爽的赫克托尔,而阿基琉斯则为远方的父亲悲伤不已,同时又想起了帕特罗克洛斯,泪水不断涌出。
就这样,营帐之中只有哭泣之声,等阿基琉斯哭够了,暂时摆脱了思念和苦痛后,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双手扶起老王,望着他的白发和白胡须,心中一阵酸楚。
"...I have gone through what no other mortal on earth has gone through;I put my lips to the hands of the man who has killed my children."
So he (Priam) spoke, and stirred in the other a passion of grieving for his own father. He took the old man's hand and pushed him gently away, and the two remembered,
as Priam sat huddled at the feet of Achilleus and wept close for manslaughtering Hektor and Achilleus wept now for his own father, now again for Patroklos.
The sound of their mourning moved in the house.
Then when great Achilleus had taken full satisfaction in sorrow and the passion for it had gone from his mind and body,
thereafter he rose from his chair, and took the old man by the , and set him on his feet , in pity for the grey head and the grey beard.
--Iliad 24, Lattimore
在这样一个瞬间,伤逝基友的、远离父母的、自知命不久长的、杀人盈野的、仿佛战争机器的、神一样的(God-like)阿喀琉斯,和年轻时也曾是风流种马的、一度坐拥五十个儿子的、如今风烛残年的、面对杀子仇人的普里阿摩斯,两个人回荡起一丝人性的共鸣,一个想起自己的老父,一个想起自己的儿子。
"他拉住老人的手,又轻轻推开”
一个动作就藏了千言万语。
作品鉴赏
1 歌颂英雄
史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氏族社会的英雄。
《伊利亚特》的基调是把战争看成正当、合理、伟大的事业,但同时又描写了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并通过英雄们的凄惨结局,隐约地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
《奥德赛》是歌颂英雄们在与大自然和社会作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
2 自由主义
《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
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3 以人为本
在史诗中,我们还可看到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赞美人的智慧,嘲笑神的邪恶,赞美、歌颂人间,蔑视上天,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又常常是同歌颂民族贵族英雄主义相结合的。
恩格斯曾经指出,全部《伊利亚特》是以阿客琉斯和阿伽门农争夺一个女奴的纠纷为中心的。掠夺光荣,敢于掠夺者才是英雄,这种思想倾向显然适合当时奴隶主贵族的胃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