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为家里人的“出气筒”,经常挨打挨骂。他认为,圣诞节为他降生的不是圣婴,而是魔鬼。
“人的心是很大的,放得下我们喜欢的每一样东西。”
“当你停止喜欢一个人,他就会在你心里慢慢死去。”
“请把我买走吧,这样家里就会少一个人吃饭……如果觉得贵,也可以分期付款……”
——摘自《我亲爱的甜橙树》
年少的心总是受着童年的影响抑或是刺激,有人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任何人都不能选择,住着大房子,茅草屋亦或是住在现成的天桥下,家人温馨体贴或者冷漠、暴躁又或是孑身一人苟活于世,这些童年造就了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和形形色色的人生。
曾经我在韩剧《小妇人》中知道了《我亲爱的甜橙树》这本书,不过韩剧中的翻译是叫《我的香吉士树木》。
1 故事概述
五岁的泽泽聪明而早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识字,他的伯伯甚至认为他会成为《圣经》中的“泽泽”那样的伟大人物。然而,由于家庭贫穷,爸爸失业,妈妈和姐姐不得不进了工厂,圣诞节是他的生日,但不仅没有礼物,连像样的食物都没有,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恶作剧,
他成为家里人的“出气筒”,经常挨打挨骂。他认为,圣诞节为他降生的不是圣婴,而是魔鬼。
这个天性敏感的男孩,喜欢美国西部电影,喜欢唱歌,总是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委屈:蝙蝠是他的好朋友;后院被他分成了三个冒险乐园;他甚至发现了一棵“会说话的甜橙树”,
每当挨罚的时候他就去找甜橙树聊天……虽然承受着太多的家庭暴力,但他却温柔地对待其他人:耐心地照顾小弟弟;把老师给的点心与别的穷孩子分享;因为觉得伤害了爸爸,就空着肚子上街擦皮鞋挣钱给爸爸买烟……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这个世界上他最喜欢的人”——老葡。
老葡曾是他的“敌人”,因为扒车,老葡曾经狠狠揍了他的屁股,他也发誓要“杀了他”。但因为淘气而伤了脚后,细心的老葡把他送进了诊所,还帮他出了一个“逃学的好理由”。
后来,他悄悄地去找老葡,跟他谈自己的种种奇思异想,跟着老葡一起去郊游……老葡取代了那棵“小甜橙树”,成为他最想念的倾诉对象——这甚至引发了那棵会说话的小甜橙树的不满,因为它无法参与泽泽和老葡的那么多好玩的活动。
此后他发现,原来现实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温柔与爱,他因此变得“对一切都温柔”,他也不再搞恶作剧了,他的姐姐甚至觉得他已经“变成了另一个孩子”。但就在他满怀希望的时候,坏消息突然来临:先是因为修路而要砍掉小甜橙树,接着老葡突遇车祸。那个幻想世界中的爱,那个现实生活中的爱,都突然地离开了他。
泽泽因伤心过度而发烧昏迷。有一天,小甜橙树突然来到他的窗外,带着自从搬家后就没再见的那只蝙蝠,还有美国西部电影中的明星们的各种宝贝……这其实是一次告别,与“幻想世界”的告别,与童年的告别。
泽泽终于康复了,小甜橙树已经开花,变成了一棵普普通通的小树;后院也已经没有了亚马逊森林,没有狮子和黑豹。泽泽虽然已经不再相信那个“幻想世界”,但面对小弟弟的询问,他还是把“幻想世界”留给了路易斯:黑豹去亚马逊森林度假去了。
2 作者简介丨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
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1920~1984),是巴西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他自小在伯伯家长大,就如他笔下的五岁男孩泽泽一样,他也是自己学会了识字看书,在九岁的时候还获得过游泳和足球冠军。
他天性好动,曾学过医,后又学绘画、法律和哲学。他爱好旅游,曾到欧洲和巴西的各地旅行。他从事过的职业更是超出一般人的想像:渔夫、教师、模特、舞蹈演员、侍应生、电影电视及话剧演员等等,他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景许多都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
他的一段创作谈常被人提及,而且也是理解他的作品意蕴的一把钥匙:“文学是最复杂的艺术,因为它要赋予作品绘画的色彩和线条、音乐的声音和旋律,以及动感。写作是我找到的用以展现我的生活经历、传递我的喜怒哀乐和一种久被遗忘的感情——温柔的方式。
没有温柔的生活毫无意义。
3 作品鉴赏
这是一个构思了42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仅用12天就写成的故事。 这是一个让数亿读者感动落泪的故事。
曾三次改编成电视剧,一次改编成电影,2000年到2009年,图书再版达到116次;而韩国版从2003年到2009年重印了38次。在亚马逊网站,每一位读者都给了五星的评分,而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阅读感受——心生对爱的感动。
《我亲爱的甜橙树》在很多国家都是畅销书,影响着各地的青少年。
2004年以《17岁的天空》电影作品广受注目的新生代导演陈映蓉,在接受破报专访时指出,因为这本书让她当年看得「哭得死去活来」,想把这本小说拍成电影。
致《我亲爱的甜橙树》
我在九岁的时候认识泽泽,
那时的他,跟我说了一个温柔而心碎的故事,
十九岁的时候我又找上他,
当年的他,说了一个温柔而勇敢的故事。
二十九岁的此刻我们结伴同行,
这次的他,说了一个关于温柔与宽容的故事。
二十年过去,
有时候我怀疑勇敢的价值,
不解何以用心碎哀伤换得骄傲坚强,
经常我会跪在泽泽的甜橙树前,
祈祷生命若要磨我成为厚茧老皮,
就算忘了流血,
也要记得感觉。
——陈映蓉(台湾著名80后导演)
4 节选
这是我曾最喜欢的出自书中的一段话。

泽泽是一个敏感、早熟的小男生;有时顽皮如恶魔,有时善良如天使。他有一个很受他疼爱的小弟弟、两个姊姊一个哥哥。爸爸失业后工作迟迟无著,圣诞夜的晚餐桌上只有土司和咖啡,上学时书包里没有午餐。
大人们忙於生计,能给泽泽的爱是那么少,他只能藉著恶作剧,聊以增添贫乏生活的乐趣并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往往是一阵好打。鞭打与斥喝一次次摧折他稚嫩的身心,如是循环往复。
五岁那年,泽泽在后院「驯养」了一棵小小的甜橙树,小树成为最愿意倾听他的快乐与烦恼的密友。同一年夏天,泽泽认识了街头走唱人和待他如子的葡萄牙人,使他的小世界中有了音乐、温暖与爱。就在他快乐地大口啜饮爱的蜜汁时,一场意外迎面袭来,逼著泽泽在一夕之间长大……
作者在四十八岁时以温情之笔写下这个自传性质的故事,宛如寄了一封信给五岁泽泽——以及许多和泽泽一样经历过敏锐少年时的人,充满了温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
额外tips:在丧文化流行的当下,很多年轻人都以“佛系”姿态自居,慢慢的有些“成功人士”就批判这是逃避现实、堕落的行为,但,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无可厚非吧,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找到和自己和这个社会的和解方式就好。
小编最近在看《Fleabag》英剧,中国观众翻译为《伦敦生活》,剧名flea中文翻译为‘跳蚤, 低廉的旅馆,生蚤的动物’,嗯,都是一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脏乱地带生物,bag,意为‘袋子,蠢妇,被别人甩掉的包袱’,这两类最讨厌的组合起来fleabag就是女主的名字。光看名字就知道是一种邋遢、糟糕的生物,嗯,确实,fleabag生活窘迫、自顾不暇、没有朋友、被旁人厌恶是她的真实的写照,她总是很丧,对待生活随性所欲,因为实在太穷了,还经常偷东西,去她老爸家她偷了一个雕塑,去她姐家她偷了一卷手纸,连和男朋友和好庆祝的酒都是临时去街边偷的,随时把自己弄得鼻青脸肿,哈哈……
这是一部黑色喜剧,又被称为失败者的纪录片,让人不竟生出这女的真可怜却又被她的蠢逗笑。主人公的生活虽然被她过得一地鸡毛,但是她却是一个最懂爱的人,她之所以总是很狼狈,是因为她一直都太过于在乎身边人的感受和感情,父亲 、姐姐、男朋友、闺蜜甚至于一只豚鼠的生活都牵动着她。
主人公评价自己是一个贪婪 堕落 自私 冷漠 愤世嫉俗 低俗卑鄙 道德沦丧 不配自诩女权主义者的asshole,然而观众竟然很喜欢她,该剧被豆瓣观众评为“丧成那样的《Fleabag》却拿到艾美奖”的9.5高分喜剧。
当时大二时被人安利准备看,因为不喜欢女主人公那种打破四面墙的说话方式和她的高鼻子,瞬间劝退,最近因为该剧得奖被各公众号强推。又去看了,真香!本以为其他人都过得很好,只有自己一塌糊涂,但是,似乎大家都能在fleabag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周末愉快。
了解更多资讯,扫码关注我们吧。